02607.HK)预期中的高管股权激励大限已过,集团方面对此事仍旧一片沉默。
此外,大型国企、大型上市公司等依靠这些流动性,大规模进入股市、楼市等资本市场,由此导致当时资产价格的大幅虚增。第一,微刺激的持续加码有别于过去兴奋剂式的刺激政策,整体刺激效果不会太大。
自2003年以来,我国广义货币增速呈现出持续飙升的格局。多年来,国家与地方的经济数据打架已属于常见的现象。但是,用微刺激的手段来刺激实体经济领域,整体效果不会太大。就近日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 I)预览数值分析,6月PM I初值数据续升至50.8,创下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位。按照之前管理层推出的接连微刺激政策,虽然其针对性意义较强,但是累计可释放流动性也可能高达数千亿元以上。
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实体经济领域还是虚拟经济领域,均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发展期。第二,在微刺激加码作用下,释放流动性的最终去向仍需观察。流动性总体平稳,不会爆发大规模流动性风险。
银行业将加快资产业务转型,加快资产结构调整,加快资产业务创新,夯实资产业务发展质量,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改革深化、转型升级、市场竞争的要求,确保资产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总体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多项业务发展较快和新型业务发展较快的局势未发生根本变化。不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体系,优化市场风险计量及监控的方法、流程和工具,明确市场风险管理目标,提升对单类业务、单类资产组合的整合管理能力。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保持基本稳定,盈利增速进一步放缓,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拨备整体较为充足。
但受环境及自身因素的限制,大型、股份制两大类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之间存在差异,二者各具优势。五、中间业务全面提速,运行特点凸显转型方向。
从内生和外生两个维度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分析、计量和研判,建立更为全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提高压力测试、应急计划等管理方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014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未来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净息差稳中略降,下降幅度有所收窄。行业信贷结构更加合理、房地产贷款规模扩张但增速放缓。
中间业务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监管机构将在持续落实巴塞尔协议III、支持三农、设立民营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引领,推动银行业深化改革开放。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加强董事会、监事会的履职能力建设。同时,外币存款总额增长明显放缓,各类外币存款增长趋势分化。
银行业将顺应监管政策变化,以内部经营思路的更新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配合外部监管要求的强化,全面推动转型发展。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略偏向宽松,加大定向调整和结构性支持力度。
中国银行业将坚持以服务经济增长、服务社会公众为主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总体保持稳健运行。
随着同业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以及债券市场的加快发展,银行业将更加积极地拓展同业拆借、回购、金融债等业务。努力做好城镇化金融服务。2013年,中国银行业在自律规范、丰富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产品创新、维护公众权益、展现行业风采、检视自身问题等七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服务改进,展现了一系列新的亮点。人民币个人存款业务稳步发展,并呈现波动性,个人活期存款占比持续小幅下降。银行业金融机构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渐趋形成。其主要报告点: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银行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
六、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加强,风险状况总体平稳,但部分区域和行业信用风险特征明显。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总额的绝对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和占比优势进一步显现。
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制度建设持续加强,合规及操作风险管理在文化建设方面成效明显,案件治理和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中西部地区信贷增速进一步加快。
继续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重点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利用金融杠杆促进去产能政策目标的实现。但受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及金融改革深入推进等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也面临流动性短期波动增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等挑战。
升息资产增速保持平稳,仍将是拉动银行业盈利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对中国经济短期增长带来一定挑战,另一方面改革红利的释放以及稳增长政策空间仍然充裕,有助于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服务能力持续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稳步提高,网点功能和服务细节更加完善,惠及社会各层面及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开拓创新,践行社会责任承诺,继续提升银行价值,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服务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以稳定总量和优化结构为主要调控方向,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大中小型企业贷款增速趋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稳步提升。
紧密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助力中国经济打造新的增长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尝试探索特色化经营,制订了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受国内外复杂宏观经济形势、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等诸多原因的影响,2013年总负债增速大幅回落。2014年,银行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通过推动事业部制实施或利润中心改革、提升综合化服务水平、加大海外发展力度等措施促进中间业务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存在诸如服务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网点布局需要进一步均衡、服务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多渠道支持实体经济。调整优化总部组织架构,精简总行部门,进一步提高总部运营管理效率。同时积极加强新型渠道建设,通过自助渠道、移动渠道、微信银行等推动服务模式创新。
继续加大以大零售为重要方向的业务经营转型力度,在资本配置、资源配置、产品创新等方面不断满足零售业务发展需要,个人贷款等业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银行业中间业务运行与当前运行环境具有紧密联系,表现出竞争更加激烈、服务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多元业务条线共同发展,电子化技术的不断渗透和机构合作力度增强等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与银行业在多种外部压力下谋求转型的发展方向密切相联。
2014年,银行业整体规模增速趋缓将成为新常态,净利润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到9%左右。行业信贷结构更加合理、房地产贷款规模扩张但增速放缓。
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总体保持稳健运行。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加大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行业等信用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贷款管理和清收处置力度。